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前身为盐城师范专科学校生化科,始建于1958年,是我校最早建立的教学单位之一。1976年学校成立化学科,1987年成立化学系,2006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,2015年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,现设有化学(师范)、应用化学、环境工程、储能科学与工程和氢能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。学院立足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情况,依托行业发展背景,围绕专业优势方向,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,60多年来,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。化学(师范)专业2012年获江苏省“十二五”高等学校重点类专业,2019年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,2020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,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;应用化学专业2010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,2012年获江苏省“十二五”高等学校重点类专业,2012年获教育部“十二五”专业综合改革项目, 2015年建成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,2019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,2023年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.0专业;环境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,2023年获批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。
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员工90人,其中专任教师77人,教授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等正高职称15人,副教授、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教师39人,拥有博士学位70人。拥有江苏省“333”工程培养对象、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项目资助对象、江苏省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类杰出人才20余人次。学院现有江苏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、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工程实验室、江苏省农业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;现有基础实验室16个、专业实验室18个、研究室22个,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;校内外见习、实习基地61个。
学院教科研成果丰硕,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、省部级项目40余项,发表科技论文和教研论文300余篇,其中SCI收录200余篇;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,转让科技成果20余项,横向合作到账经费5000余万元。“基于‘笃实’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”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;“指向核心素养:中学化学教与学的重构”获202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;“专业认证视域下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重构与实践”获2021年省教学成果二等奖;学院牵头申报的“初中化学综合改革项目”连续三年获批教育部“国培计划”示范性项目。
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、扬州大学、常州大学、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化学、材料与化工、资源与环境相关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40多人。近三年,学院学生成功申报省大学生实践训练创新项目33项,国家大学生实践训练创新项目10项;参与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14项。学院2012年、2014、2016年蝉联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;2021年以来,多次在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;2019年起连续四年在长三角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(冠军);连续多年在各类全国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、一等奖。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%以上,历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达30%以上。
联系电话:0515-88258980
网址:chemical.yctc.edu.cn
●化学(师范)
本专业立足江苏、面向全国,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健全人格和中学化学教育情怀,理解化学学科知识体系、基本思想和方法,掌握现代教育理念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,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、反思能力、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,有一定的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,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,能够在中学等教育机构从事化学教学、研究和管理工作、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优秀教师。
主要开设有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分析化学、物理化学及其相关课程实验等专业必修课程,材料科学导论、环境保护概论、化学信息学、高分子化学导论等专业选修课程,以及化学教学论、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、多媒体课件制作、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、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方向课程。
●应用化学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备化学基础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,掌握化学工程、化工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,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、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,具有强烈的安全、绿色环保意识,具有健全的人格、理想信念、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,能够在化工、环境、材料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生产、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主要开设有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分析化学、物理化学、化工原理、化工制图及其相关课程实验等专业必修课程,化工设计基础、化工设备机械基础、化工工业分析、化学分离方法等专业选修课程,以及精细化学品化学、精细化工工艺过程及设备、环境工程、三废处理技术及清洁生产工艺、化学反应工程、化学工艺学、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专业方向课程。
●环境工程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有较强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,具有健全的人格、理想信念、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,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能在环境工程、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、研究、工程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主要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、有机化学、物理化学、环境工程原理、环保设备与工程设计、环境监测、工程设计原理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、水污染控制工程、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、物理性污染控制、环境影响评价、清洁生产、环境微生物学以及相关课程实验等专业必修课程,环境化学、环境生物学、生态修复、环境生态学、环境规划与管理、生态工程、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、环保设备基础、环境工程施工技术、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等专业选修课程。
●储能科学与工程
本专业立足江苏,面向全国,服务长三角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健全人格、理想信念、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,掌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有整合思维、工程推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,具备在储能技术、储能材料设计、储能电池制备、新型化学电源、储能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、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主要开设有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物理化学、工程材料基础、储能原理与技术、电化学原理与方法、电化学储能器件与关键材料、碳减排与低碳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,应用电化学、燃料电池技术、制氢与储氢技术、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、光电与光化学转化原理、现代分析测试等专业选修课程。
●氢能科学与工程
本专业旨在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健全人格、理想信念、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,具备氢能生产、储存、运输和应用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。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,学生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掌握氢能的基础理论、技术原理及工程应用,能够在能源、化工、交通、环保等领域从事氢能技术研发、工程设计、项目管理等工作,或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。
主要开设课程有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物理化学、材料科学、热力学等基础课程;电化学基础、氢能概论、制氢技术及利用、氢储运技术、氢能及燃料电池、氢安全、可再生能源技术等专业课程。